首页 资讯 正文

巴基斯坦女孩成都开餐厅:用食物搭建中巴文化与友谊的桥梁

体育正文 102 0

巴基斯坦女孩成都开餐厅:用食物搭建中巴文化与友谊的桥梁

巴基斯坦女孩成都开餐厅:用食物搭建中巴文化与友谊的桥梁

封面新闻记者 邹阿江 实习生 何淑蔓(héshūmàn) 在成都晋阳路与晋吉北路交会处龙湖金楠天街的路口边,有一间(yījiān)充满异国风情的餐厅 ——Masala Master Restaurant。餐厅风格现代,一旁的广告牌让(ràng)路过的行人(xíngrén)能迅速知晓:这是一家(yījiā)巴基斯坦餐厅。 餐厅(cāntīng)主人是来自巴基斯坦的玛丽姆・拉贾(以下简称 “玛丽姆”),今年(jīnnián)是她在成都开餐厅的第4年。5月23日,她接受封面新闻采访,讲述(jiǎngshù)了自己在中国的创业故事。 玛丽姆大部分时间看起来沉稳,直到提起自己的家乡——巴基斯坦和(hé)讲述起在中国的旅行经历,她才开始滔滔不绝(tāotāobùjué)。 玛丽姆说:“中国(zhōngguó)是友好国家,我希望把(bǎ)餐厅做出巴基斯坦的味道,让更多的人记住这个味道,从而认识并了解巴基斯坦。” 一个人来成都(chéngdū) 开一家巴基斯坦餐厅 1993年,玛丽姆出生在(zài)巴基斯坦的一个东北部城镇——穆里,这里是当地出名的度假小镇也是观雪胜地(shèngdì),每年前往游客超过百万。 2017年(nián),憧憬外面世界的玛丽姆通过努力学习,来到中国留学,进入山东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,学习管理学专业(zhuānyè)。 玛丽姆在山东大学(shāndōngdàxué)参加毕业典礼 毕业后她选择来到成都,“我的家乡是(shì)一个旅游胜地,从小我就遇到过(guò)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,成都也是一座非常出名的旅游城市,所以我选择来到这里创业。”玛丽姆解释(jiěshì)道。 就这样,在2021年,背井离乡的(de)玛丽姆,与远(yuǎn)在巴基斯坦的父母商议之后,心中只有一个目标,就是在成都开一家(yījiā)巴基斯坦风味的餐厅。 不(bù)懂汉语,孤身一人,要在异国开一家餐厅哪有那么容易。“说实话,那段日子真的(de)是太难了(le)。”玛丽姆告诉记者,在巴基斯坦,女性要有自己的事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,在中国,她看到了女性身上的独立与自由,让(ràng)她备受鼓舞。 最终,玛丽姆说服父母得到支持,通过半年多的准备时间,从选址到装修再到招募(zhāomù)厨师(chúshī)、员工,就(jiù)这样一环扣一环、一点一点地把餐厅开起来了。 以食物搭建中巴文化(wénhuà)与友谊的桥梁 走进Masala Master餐厅,每张桌子都铺着精致桌布,尽显对客人(rén)的(de)礼貌;墙面上的异国风情图案、餐桌上的独特装饰品、悬挂的灯笼(dēnglóng)、铜碗里沸腾的奶茶,以及空气中弥漫的小茴香(xiǎohuíxiāng)与肉桂香气,让人仿佛置身巴基斯坦。 在这里,几乎能找到所有巴基斯坦美食:黄油馕饼(bǐng)、咖喱焖饭、黄油鸡、奶茶等,这些大多是巴基斯坦人日常餐桌上的家常菜。玛丽姆介绍,创办餐厅的初衷,不仅是让其成为(chéngwéi)(chéngwéi)美味的栖息地,更希望它(tā)能成为中巴文化与友谊的桥梁。 玛丽姆告诉记者(jìzhě),部分食材(shícái)在中国容易获取,如牛肉、鸡肉、扁豆、大米等,但一些巴基斯坦特有的香料较难找到,她通常联系义乌商家发货。“实在是太方便了!这得益于两国长期的经贸合作(jīngmàohézuò)。” 经营餐厅三年多,让玛丽姆印象最深的(de)是一位(yīwèi)姐姐用轮椅带年迈父亲来就餐的场景。这位父亲年轻时(shí)一直想去巴基斯坦看看,却因(yīn)腿脚受伤未能实现。女儿得知这家餐厅后,便带父亲前来品尝美食。玛丽姆了解背后的故事(gùshì)后,准备了一份来自巴基斯坦的礼物送给这对父女,后来他们处得像家人一样。 “他们会经常来(lái)店里吃饭、聊天,有一次叔叔甚至拿出一笔现金给我(wǒ),说我身在(zài)异国创业可能用得上,我没有收下,但这让我想起了远在巴基斯坦的父母和祖父母。”玛丽姆说道。 计划学好中文 经营(jīngyíng)好餐厅 此心安处是吾乡。从成都到巴基斯坦,3000余公里的(de)直线距离,串起了玛丽姆的两个家(jiā)。 尽管身处异国,文化、口味、风俗各异,但在(zài)玛丽姆眼中,成都是一座包容万象的城市,火辣又(yòu)热情,多元(duōyuán)又松弛。她说,这里就像她的第二个家乡。 玛丽姆餐厅员工正在熬制奶茶(nǎichá) 玛丽姆已经许久未回巴基斯坦(bājīsītǎn),她计划不久后带父母来中国走走,感受(gǎnshòu)这个国家的气象万千。 不久前,印度与巴基斯坦爆发军事冲突,玛丽(mǎlì)姆看到新闻后,立刻(lìkè)联系家乡父母,得知他们安全无虞后,悬着的心才放下。 “人们不喜欢战争,无关两国人民。” 说到这里,她提及一件趣事:冲突发生当天,一对印度夫妇(fūfù)带着孩子在她的餐厅庆祝生日。作为两个冲突中国家(guójiā)的普通人,他们并未(bìngwèi)争执,而是彼此关心慰问家人情况(qíngkuàng)。 谈及下一步打算,玛丽姆说,有故事、有文化、有历史才是巴基斯坦佳肴的(de)灵魂。接下来,她(tā)准备更好地学习中文,把餐厅经营得更出色(chūsè),让更多中国人体验巴基斯坦的美食与文化。 “期待未来我们‘铁哥们’的情谊更加坚固,中巴(zhōngbā)友谊长存!”
巴基斯坦女孩成都开餐厅:用食物搭建中巴文化与友谊的桥梁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